如何正確保養桿身?避免斷桿、失準,延長球桿壽命的日常保養關鍵技巧
一支佈滿鏽斑的鐵桿身,或是一支在關鍵時刻應聲斷裂的球桿——這恐怕是每位球友最不樂見的場景。這些不僅是球具的物理耗損,更是造成手感模糊、擊球回饋不佳、最終影響表現的隱形殺手。
許多球友往往在球桿斷裂,或感覺桿身「麻掉」、失去彈性時,才意識到保養的重要性。然而,大部分的永久性損傷,都是從被忽略的鏽斑、刮痕與不當使用開始累積。
這次就讓我們從從「防鏽蝕」、「防斷裂」與「維持手感」三個關鍵的面向,教你如何正確照護你的球桿靈魂——桿身。

CP值最高的球桿保養,就從這些被忽略的小動作開始
許多球友會使用桿頭套來保護桿頭,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!
桿頭套不僅讓你昂貴的桿頭免於碰撞與刮擦,同時也保護了桿身最脆弱的「頸部」區域。在球袋中,球桿最常因為互相碰撞或與球車的震動而產生刮痕與細微損傷。這些不起眼的小傷痕,不僅影響美觀,更可能改變桿身的應力分佈,導致揮桿時能量傳遞不順,影響擊球穩定性,讓擊球回饋變得模糊。
因此使用桿頭套: 不僅保護桿頭,更能有效減少桿身與桿頭連接處的碰撞損傷。
除此之外,使用獨立桿套或分格球袋,將每支球桿好好歸位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請切記,拿球桿時務必直上直下正確歸位,才能有效避免在移動過程中,桿身們打起「群架」。
預防勝於治療:防水、除鏽,跟潛在損壞說再見
桿身的材質,無論是「鋼桿身」或「碳纖維桿身」,一旦疏於保養,都會直接衝擊您的擊球表現。
真正的風險,往往潛藏在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地方。濕氣或細微的傷痕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侵蝕桿身,直到某次擊球時無預警地斷裂。
這種情況,通常不是桿身的品質瑕疵,而是平時對待桿身的不良習慣經年累月所致;那次看似正常的擊球,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因此,「預防勝於治療」是桿身保養不變的準則。將日常維護視為擊球準備的一部分,才能確保桿身性能穩定,讓愛桿持續陪伴我們征戰沙場。
鋼桿身(Steel Shaft)的頭號殺手:從根源杜絕濕氣,才能有效預防鏽蝕
對於巡迴賽等級的高性能鋼桿身而言,其獨特的手感與穩定性來自精密的製造工藝。鏽斑不僅是美觀問題,它會逐漸侵蝕鋼材,造成桿身局部弱化。這個「弱點」會改變桿身原有的彎曲特性(Flex Profile),導致能量傳遞效率下降,可能使你的擊球距離縮短,彈道變得不穩定,甚至出現意想不到的左曲或右曲球。
許多人以為鋼桿身堅固耐用,便忽略了它真正的致命傷——鏽蝕。事實上,濕氣正是造成鏽蝕的根源,因此防潮保養才是鋼桿身維護的核心:
- 雨天打球後,務必用乾布將水漬完全擦乾,並放在通風處陰乾,避免濕氣影響。
- 若發現輕微鏽斑,可用極細鋼絲絨沾少量除鏽劑輕擦,完成後務必將除鏽劑擦乾淨,並可塗上薄層保養油或車用蠟形成保護膜。
碳纖維桿身 (Graphite Shaft) 的頭號殺手:高溫、重壓與化學溶劑

碳纖維桿身最怕的就是高溫和壓力。長時間放置在酷熱的汽車後車廂,會導致其內部樹脂劣化。而不當的使用習慣:如把桿身當拐杖拄著,或是刻意彎折、施壓等動作,都會導致桿身劣化。
這些行為可能會間接造成桿身回饋變得遲鈍、軟趴趴,失去原有的俐落彈性,可能將導致揮桿速度下降,或是方向失控。
因此不管是在運送球桿的過程,或是平時沒有打球的時候都要注意:
- 避免將球桿長時間留在高溫環境。
- 清潔時使用溫水與中性清潔劑(酒精等)即可,避免使用有機溶劑或粗糙的刷具。
自我管理:別讓這些壞習慣傷害你的桿身
許多時候,桿身的致命傷來自於不經意間的壞習慣。
- 避免用力敲擊: 無論是出於懊惱而敲擊地面,或用桿身敲擊鞋底的泥土,這些衝擊都可能造成肉眼看不見的內部結構損傷。這些微小的損傷會破壞桿身精密設計的一致性,當你在揮桿釋放力量時,桿身無法如預期般穩定回正,造成擊球時機(Timing)的錯亂,導致擊球品質不佳。
- 正確抽取球桿: 從球袋中拿出或放入球桿時,務必垂直地直上直下。如果在球桿還沒完全抽出袋口時就傾斜,會對握把下方的桿身造成不當的壓迫點。長期下來,這個壞習慣是造成碳纖維桿身從中上段斷裂的常見原因之一。
- 避免不當施壓: 切勿將桿身作為拐杖支撐體重,或將其斜靠在牆上時施加壓力。
(很多人常常像這樣把球桿當拐杖拄著,但其實長期的擠壓或彎折會導致碳纖維桿身變得脆弱易斷)
日常保養:每次揮桿後的指定動作
將日常保養變成打球後SOP的一部分,是維持桿身巔峰狀態的最好方法。
基礎清潔: 每次打完球後,用微濕的軟布擦拭桿身,去除上面的灰塵、草汁與泥土。
雨後特別護理: 雨天打球後,千萬不要將球桿直接收進儲藏室或後車廂。請務必將所有球桿從球袋中取出,用乾布徹底擦乾桿身與握把,然後放置在室內通風處,直到完全乾燥。這不僅能預防鋼桿身生鏽,也能避免握把發霉、球袋內部滋生濕氣。
握把清潔與檢查: 順手清潔握把非常重要。油膩或髒污的握把會讓我們不自覺地用力緊抓,破壞揮桿節奏。使用溫和的肥皂水與軟布擦拭,不僅能恢復黏性,也能順便檢查是否有磨損或硬化的跡象。
檢查桿頭與桿身連接處: 在擦拭球桿時,順便留意桿頭與桿身連接處的套環(Ferrule)是否有鬆動或移位的現象。雖然這不直接影響性能,但可能是桿頭膠合(Epoxy)老化的前兆。
球桿怎麼斷的?斷裂點透露的關鍵線索
除了日常保養能預防的慢性損傷(如鏽蝕)外,許多時候,斷桿的發生,來自於一瞬間的意外或長期累積的不當使用。然而,這並非無跡可尋。球桿斷裂的位置,往往就像意外現場的線索,能幫助我們反推真正的原因,從而避免重蹈覆轍。
斷在「接近桿頭」的桿身處:

這通常是擊球角度過於「陡峭」所致。當桿頭以大角度猛力擊中地面時,巨大的反作用力會集中在最脆弱的接合點,造成斷裂。此外,工坊在組裝過程中的瑕疵,例如桿身前端打磨不當,也可能造成應力集中點,成為潛在的斷裂因子。
斷在「桿身中段」:

最常見的情況是在收桿或跟隨動作時,桿身不慎撞擊到硬物,例如樹木、球車或其他障礙物。當然,在情緒失控下一怒用膝蓋將球桿折斷,也是血淋淋的案例之一。
斷在「握把下方」的桿身處:

這種斷裂尤其常見於碳纖維桿身。其主因之一,是球友在揮桿轉換的瞬間發力過猛,對桿身施加了超出其極限的瞬間壓力所致。
此外,一個常被忽略的習慣也是元兇:從球袋中斜向抽拉球桿。這個動作會讓桿身卡在袋口邊緣,形成「應力集中」的壓力點。雖然單次影響不大,但長期累積的微小傷害會造成材質疲勞,最終使得桿身變得脆弱,即便在一次正常揮擊中也可能突然斷裂。
球桿的斷裂是多重因素的結果。除了挑選與自身揮桿速度匹配的「桿身硬度(Flex)」這個根本要素外,日常的「保養與維護」也扮演著同等關鍵的角色。許多看不見的微小傷痕、因不當存放或使用習慣造成的材質疲勞,都會在無形中削弱桿身結構,成為斷裂的隱憂。因此,唯有將正確的硬度選擇與謹慎的日常保養相結合,才是預防無預警斷裂、確保穩定表現的根本之道。
結語
桿身是高爾夫球桿的靈魂,它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擊球表現。透過我們建議的簡單日常保養與良好的使用習慣,不僅能有效延長你的愛桿壽命,更能消除那些可能導致表現失常的潛在變因。
在KBS,我們不僅打造巡迴賽等級的桿身,我們更衷心希望,每一位信賴KBS的球友,都能長久地體驗到產品所帶來的絕佳性能與穩定回饋。
不論是對桿身保養有任何疑問,或需要專業的評估建議,KBS團隊都樂意成為您最專業的後盾。記住,對桿身的每一次細心呵護,都是對自己下一場精彩表現的投資。
全球近1/3職業選手指定使用的桿身品牌
立即預約Fitting,讓KBS幫您打造世上獨一無二專屬於您的球桿!
延伸閱讀
球袋裡的桿身都是什麼材質?先認識它們才能正確保養!
不幸打斷桿身了嗎?該換新武器了!最強KBS選購指南在這裡!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