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小白球亂飛!桿身選購指南:3大重點精準掌握球路

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桿身?

前篇文章中,我們已經對高爾夫球桿的組成與桿身特性有基本的了解。那麼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桿身呢?這可能是許多球友都感到困擾的問題。選錯桿身不僅會影響你的成績,還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唷!

那麼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判斷手中的球桿桿身是否適合自己?

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淺出地了解如何根據揮桿速度、擊球距離、球路分析這3大秘訣,選擇最適合你的桿身,讓你揮出漂亮戰績!

──延伸閱讀:前篇 《認識高爾夫桿身:新手進階的關鍵戰力》

重點一:看揮桿速度 - 找到你的擊球節奏

揮桿速度是選擇桿身的關鍵指標之一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的揮桿速度快,卻用了太軟的桿身,就像揮舞一根軟綿綿的麵條,力量無法有效傳遞;反之,揮桿速度慢卻用了太硬的桿身,則會感覺像在揮舞一根木棍,難以掌控。

一般來說,揮桿速度越快,需要的桿身硬度越高,這樣才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力,讓擊球更穩定,距離更遠。以下是市面桿身普遍硬度對應揮桿速度的參考數據:

 

揮桿速度 (mph) 建議桿身硬度 適用對象 擊球表現
70 以下 L (女士) 或 A (老年) 揮桿速度較慢的女性球友或年長者 更容易將球擊出,球路較高
70 - 80 R (普通) 或 Senior (中老年) 大部分的業餘球友 兼顧距離和操控性
80 - 89 SR (稍硬) 介於 R 和 S 之間的過渡球友 兼具距離和穩定性的均衡表現
90 - 99 S (硬) 揮桿速度較快的男性球友 擊球穩定性高,距離較遠
100 - 120 X (超硬) 揮桿速度非常快的球友或職業選手 擊球力量強勁,距離非常遠
120 以上 TX (極限硬) 少數揮桿速度極快的職業選手 追求極致距離和低失誤率

 

而KBS桿身的硬度則多與重量成正比,主要硬度分級為 R / R+ / S / S+  /X / X+。

以KBS鐵桿桿身為例,不同的揮桿速度適合使用的桿身,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:

※溫馨提醒: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,實際情況需根據不同系列的桿身特性、個人揮桿習慣以及主觀感受進行調整。建議可以至KBS服務據點或其他專業的高爾夫球具店進行試打,並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,找到最適合你的揮桿節奏。

如何得知自己的揮桿速度?

  • 使用測速器: 許多高爾夫練習場或球具店都有提供揮桿速度測量服務。
  • 觀察擊球距離: 根據你使用不同球桿的平均擊球距離,可以大致推估你的揮桿速度。
  • 諮詢專業教練: 專業教練可以透過觀察你的揮桿動作,評估你的揮桿速度。

重點二:看擊球距離 - 解鎖你的擊遠上限

除了揮桿速度,你期望的擊球距離也是選擇桿身時需要考慮的因素。簡單來說,較輕且彈性係數高(較軟)的桿身能幫助你更容易將球擊出,並獲得更遠的飛行距離;而較重且彈性係數低(較硬)的桿身則能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,但相對來說擊球距離會稍微縮短。

(圖片引用自2025 The Genesis Invitational)

全力揮桿時,較軟的桿身會產生較大幅度的彎曲,幫助小白球「彈射」出去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桿身材質和其特性:

碳纖維桿身 (Graphite):

材質特性: 由碳纖維絲編織而成,質地輕盈,彈性佳,能有效吸收擊球時的震動,提供舒適的擊球手感。

  • 優點: 重量輕、彈性好、震動吸收性佳,能提供更大的甜蜜點,讓擊球更加輕鬆。適合揮桿速度較慢、力量較小的球友,或追求更容易將球擊出、獲得更遠距離的球友。
  • 缺點: 相對鋼桿身,穩定性和操控性較低,較容易產生扭轉,影響擊球方向的精準度。

常見應用: 鐵桿組、木桿、混合桿。

鋼桿身 (Steel):

材質特性: 以鋼合金打造,質地堅硬,密度高,能提供更直接的擊球回饋。

  • 優點: 穩定性高、操控性佳,能提供更直接的擊球回饋,適合追求精準操控、穩定擊球的球友。
  • 缺點: 重量較重,揮桿速度較慢的球友可能會感到吃力,彈性較低,震動吸收效果不如碳纖維桿身,擊球手感較為生硬。

常見應用: 鐵桿組、挖起桿。

一般來說,較輕的桿身可以幫助你增加揮桿速度,較重的桿身則可以提升擊球穩定性。

而選擇扭力越低的桿身,就越不容易扭轉,擊球方向越穩定;扭力越高,桿身越容易扭轉,擊球距離可能會更遠,但方向也更容易偏移。

想在擊遠與穩定中取得平衡,除了琢磨自身球技這外,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桿身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記住,沒有最好的球桿,只有最適合你的球桿!因此建議親自到場試打,透過實際測量數據以及諮詢專業人士的建議來進行球桿選購,才是最佳方案。

重點三:球路分析 - 掌控你的飛行軌跡

你是否經常打出高飛球或低飛球?你的球路容易向右偏 (Slice) 還是向左偏 (Hook)?針對不同的球路問題,選擇合適的桿身可以幫助你改善擊球方向,提升擊球準確度。

※小提醒:先檢視自己是否做出錯誤的揮桿動作,如果揮桿沒有太大問題,就可以再檢查桿身是否不適合自己。

以下用幾個情境來說明如何根據球路選擇球桿:

情境一:小白球總是高射砲

每次擊球,球都像高射砲一樣高高飛起,但落點距離不遠,無法有效控制距離。

分析:球的飛行彈道過高,導致距離縮短。

選擇較硬、重量較重的桿身,就像比較重的紙飛機,能幫助壓低球路,讓球飛得更遠。

──推薦產品:KBS C-Taper 穩定球路 強大穿透力

情境二:揮桿總是打出香蕉球

每次擊球,球總是會向右邊大幅度彎曲,偏離預期目標。

分析:出現了「右曲球」,導致球偏離目標方向。

可以嘗試較軟或重量較輕的桿身,幫香蕉球扶正,減少球往右飛的趨勢。

──推薦產品:KBS MAX HL 舒適打感 最大化擊遠距離 

情境三: 希望提升擊球距離

擊球穩定,但總覺得球飛不太遠,希望可以提升擊球距離。

分析:需要提升擊球的飛行距離,讓球在空中停留更久。

選擇較軟、重量較輕的桿身,就像輕盈的紙飛機,能幫助提升擊球彈道,讓球飛得更遠。

──推薦產品:KBS TOUR 清晰反饋 穩定控球 

結語

看完以上內容,是否對如何選擇適合的球桿有初步的想法了呢?

高爾夫球桿的桿身,就像是你球場上的「靈魂伴侶」,找到合適的那一個,才能讓你的每一桿都充滿默契與力量。透過了解自己的揮桿速度、擊球距離和球路問題,你可以更有方向地挑選桿身,讓每一桿都更穩定、更有信心。

當然,親自試打和諮詢專業人士的建議,永遠是最可靠的方式。高爾夫是一條不斷進步的路,找到適合的桿身,就是為這條路鋪下一塊穩固的基石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需求,讓你在球場上揮出屬於自己的精彩!


KBS TAIWAN

全球近1/3職業選手指定使用的桿身品牌

立即預約Fitting,讓KBS幫您打造世上獨一無二專屬於您的球桿!